人间词话 | 境界说 ——词以境界为最上
2018-06-01 20:00:00
今日领读要点: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人间词话 | 境界说 ——词以境界为最上
22:01

编辑  |  小书

播  |  沈小树

音频.gif

1.gif

「 这 是 好 书 共 读 陪 你 共 读 的 第 56本 书 」

新版好书共读已上线

晚安故事 | 精品领读 | 每日听书

每晚20点,伴你共读好书

别忘了在随笔区写下读书心得哦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中国近代最负盛名的一部词话著作,作者将中西方哲学与美学思想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以“境界说”为核心的美学思想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评价历代词人及其词作。本书的核心内容即王国维的诗词境界理论及对历代词人词作的评说,此外还涉及文人的境界、诗词的文体、作词的技巧等一些基本问题的论述。

词始于南梁,形成于唐代,五代十国后开始兴盛,至宋代达到顶峰,之后在元明时代衰落了三百多年,在清代重新进入发展状态。在文学史上,词以其特有的字词抑扬顿挫的音乐美、句读参差变化的韵律美以及词人真挚热忱的情感美,成为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文学体裁。如果您喜爱词话,想要领略词话之美、却又不知在浩瀚的词海中从何读起,不妨择《人间词话》为您的词话导师!

接下来的十天,我们将带领大家共读国学大师王国维的经典代表作《人间词话》,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王国维亲手删改后的六十四则《人间词话》原本,下篇为其剔除掉的四十九则。

下面开始今天的共读:《人间词话》的核心要义——境界说。

本次推荐阅读时间为20分钟左右,包括原书上篇第一则至第八则,覆盖原书的第1页到第20页。

上篇第一则  有境格自高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王国维用“境界”评词本是来源于唐朝王昌龄论词“物境”、“情境”、“意境”之说。他将其“意境”理解为“境界”。按我的理解,这“境界”一说所谈的应该是一个人在其词作中所表现出来的人生境界,它不仅仅是艺术,还是哲学。


王国维先生是早就明白了文字与人的关系的。所谓文学即人学。他所提出的 “境界”之说比“境”更开阔更准确,“意境”仅仅是词所营造的氛围,所表达的情感,而“境界”则是从词里铺展开来的个人活在人生中的大智慧!


有境界是人生中的一种纯粹。纯粹不是如平常人所说的单一,或者用简单就可以概括的去伪存真,纯粹指的是精神世界里的干净,这样的干净才能够散发出真正的智慧,博大之境界。


有境格自高,有境乃是文字中真正的高贵之气。

上篇第二则  真假无须辨



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由这句话观之,“造境”与“写境”分别对应的是西方的“理想派”和“写实派”,我更乐意将其称为浪漫和现实。


不管是现实的“写境”还是浪漫的“造境”,它都是虚构和幻想的。不过它的本质是我们现实人生的表达和述说。这样的表达和述说都是真诚的,我们觉得它其实是我们心灵的再现。


上篇第三则  物我需两忘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 乱红飞过秋千去” 、“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 , 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 以我观物, 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 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从此则评论当中,可以看出王国维先生最崇尚的乃是自然、朴素之美,莫与之争。


王国维在这一则评论中最欣赏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心远地自偏,心融于南山,眼见菊花,鼻嗅花香,不骄不躁,不慌不忙,此是人生自在悠闲的大境界。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因为早已物我两忘。


物我两忘的境界是暗含哲理的人生大智慧,一个悟透生活的人才能够真正融入生活,才能够真实地享受、把握生活。


上篇第四则  贵在静中得


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此则后两句:“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所说的有我之境也是在由动到静的时候才能够得到的。人被欲望逼到一定的极限,那么这时的情感表达必定是对之前激动的状态以静的方式使其得到,于是我们才能得到这样一种用静的方式来表达人生悲喜的动。


人生若是挣扎于欲望,必定是动的,虽说宏壮,却也揪心折磨,有着人生悲欢离合的复杂;而静就是一种优美了,超越了欲望折磨之后的平静,这样的静不是麻木,而是成熟与超脱,自由静穆的面容,不管那容颜有多苍老,他都充满着典雅和高贵。



上篇第五则  道法缘自然


自然中之物,互相关系,互相限制。然其写之于文学及美术中也,必遗其关系、限制之处,故虽写实家,亦理想家也。又虽如何虚构之境,其材料必求之于自然,而其构造,亦必从自然之法则。故虽理想家,亦写实家也。


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琐碎,一些规律,往往限制着文学作品和美术作品的创作。所以在创作的时候往往会将这些限制、阻碍创作的地方忽略,将素材按照自己想要表达的情感集中来组织,剔除掉生活中粗糙的地方,这样方称其为文艺作品。所以,采用这样的方式,虽说你写的是生活,但是由于你在收集编排素材的时候,按照你所想表达的意愿去粗存精,这就说明了你所创造的东西,更多地赋予了你自身的情感,所以王国维说即使是写实家,表达的还是理想的东西。

但是后面的东西又有意思了,“又虽如何虚构之境,其材料必求之于自然,而其构造,亦必从自然之法则。故虽理想家,亦写实家也。”创作者尽管想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理想的东西,但是为求自己的情感真实感人,受到大众的认可,又必须从自然中求取真实素材,在之后的写作和组织中也是要按照自然生活的规律去编写创作的,所以即便是理想家,也是一个写实家。

这真可谓是《红楼梦》中的“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上篇第六则  实情虚景乃境


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王国维非常强调自己提出的境界的说法,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境并非就是单纯的景物。境界存于人的心中,那就是人的喜怒哀乐。何为真景物,就是在作者笔下饱含了作者情感的景物,这样的景物才可以说它是有境界的,否则就是没有境界。

这一则还是在强调作者写作时候的真情实感问题。在我的拙见里,境的意思,还是一个“活”字,活乃活灵活现之意。情境情境,“境”虽说是偏于物,但是这里更侧重于情的注入,有情的注入,才能有境,也就是境界之成,乃是情景交融,物我融合,也是一个“真”字。



上篇第七则  境于一字中


“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提起宋祁的《玉楼春》,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但是一提到这句:“红杏枝头春意闹”,便是大街小巷之人都耳熟能详的。可见诗歌不仅仅是高雅之人能够欣赏的,只要是动人之语便能打动人心。这句“红杏枝头春意闹”前面几句都是平淡无奇的,只凭后面一个“闹”字就充足了它散布开去的魅力。


宋祁的“闹”字用得好,而张先的“弄”字用得更好。“云破月来花弄影。”此句中的“破”是用得极其妙的,云层破裂,月亮显现,不知道是云层自己薄了淡了,还是月亮的光亮扯破了它。而后面的一个“弄”字更妙。弄这个动作是花发出的,好似柔情倾泻,浑然天成,这样的美为我们讲述得极其自然。



上篇第八则  大小非优劣


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宝帘闲挂小银钩”,何遽不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也。


词里的境界是有区别的,有的境界是宏大的,壮怀激烈,比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有的境界是精细的,委婉缠绵,比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些都是不同类型的境界。王国维认为境界没有高低之分,因为美没有贵贱。美只是一种境界,是个人的感受。


王国维在举出的例子中,特别地举出了同一位作者不同风格蕴含着不同意境的作品。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细雨的召唤,鱼儿才出来,鱼儿舔舐着细雨,更见温柔;而尽管燕子被风吹斜了身姿,却是不愿离去的,因这是撩人之风,而燕儿的身姿娇小,在风中斜着,犹如女人扭动着腰肢,更见玲珑俊俏。细雨、微风,都是些平常的物事,不比金银权贵,我们是极其容易感受到的,可这样的轻柔的感觉却不易得到。那么从这样的句子里,其实也可以读出杜甫当时的心情,当时杜甫刚刚定居杜甫草堂,长期的颠沛流离,而今刚获安身之所,心情大好,那么文字中流露出的,自然也是一些对生活满足的情感。杜甫常怀一颗忧国忧民之心,而对自己的生活,只要是细雨和微风就满足了,闲适之意,悠然而现。


这是王国维举出的杜甫作品中的其一:闲适境界。


下面与之相对比的另一首诗:“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写的是傍晚还在行军,天色已暮,落日西沉,马鸣风萧,自然该是宿营的时候了。这是整首诗中最有力量的话,仅此一句,全诗的气场就出来了。诗句中采取的意象“落日”放在此处,正增添了一丝苍凉之情,这苍凉的落日和大漠的萧条是相吻合的。落日照在大旗之上,有了落日的映照,大旗给人的感觉不再是威风凛凛,而是分外的伤感,这代表着征战的旗帜仿佛象征一条不归路。此时的马鸣声飘荡风中,更有壮阔之感,但这壮阔是悲壮。


这是王国维举出的杜甫作品中的其二:悲壮境界。


“闲适”和“悲壮”这两种风格迥异的境界,都是出自杜甫的笔下,而有些人却偏偏认为悲壮境界是出征为国,站在这样的高度看轻个人闲适心境的境界。其实两种境界从美的欣赏角度来说,都是人为再现的美感,从纯享受、纯审美的角度来说,这样的美感能够一分高下吗?





觉得文章有益

不妨点赞鼓励

也可分享给身边的书友



- END -

今天你读书了吗?

今天阅读后你收获了什么?

又想要有怎样的进步?

建议将自己的阅读心得分享至下方【随笔区】



想要提高看书效率?

加入我们,成为好书共读进阶成员。

每周分享思考后写下的200字读书笔记

坚持必有进步,期待遇见更好的你。

好书共读-进阶.jpg




37
人间词话(古典诗词中的美与妙)
作者:王国维|编者:范雅
热门随笔
show pop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