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红楼梦》中寻找如今百姓茶生活
晴天便好
关注
670265
2017-01-20


QQ截图20170119140625.png

 

说到吃茶,在我国可谓源远流长不要说《诗经》中“谁谓荼苦,其甘如荠”等那样的老话了。


即以唐代陆鸿渐的《茶经》,卢仝的“七碗”说起,那也都是一千几百年前的旧事,要说也是说不胜说的了。

 

而这里要把范围大大地缩小,只说《红楼梦》中的吃茶。

 

这是二百来年前的旧事,上接明代末叶,下启清朝后期。


QQ截图20170119095453.png


正是这个时期的吃茶情况,末说之前,先要分分类。


第四十一回妙玉说:“岂不闻:‘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你吃这一海,便成什么?”

 

这虽是玩笑的风趣话,但却也反映了当时吃茶的实际情况。因而要把《红楼梦》中吃茶来分分类,大约可分这样几种:

 

一是品茶,这就是妙玉在栊翠庵中请宝玉、黛玉、宝钗三人吃的。


QQ截图20170119141905.png


二是家常吃茶,这个很多,吃完饭,吃杯茶,按照第三回所写荣国府的规矩,先是漱口的茶,“然后又捧上茶来,这方是吃的茶”。


三是礼貌应酬茶,在这点上我国南北的习惯基本相同,客人来了,不管客人口渴不渴,这是礼貌。


第二十四回贾芸找宝玉,没有见到,临走时,焙茗道:“我倒茶去,二爷吃了茶再去。”


四是饮宴招待茶。


QQ截图20170119095211.png


第三回写黛王初到贾府见到凤姐后。“说话时,已摆了茶果上来,熙凤亲自布让。”


五是风月调笑茶。


第二十六回宝玉在潇湘馆,“只见紫鹃进来,宝玉笑道:‘紫鹃,把你们的好茶沏碗我喝’……”


六是官场形式茶,第十三回秦可卿办丧事,大明宫掌宫内监戴权来上祭,“贾珍忙接待,让坐至逗蜂轩献茶”。

 

QQ截图20170119141842.png


如把这六种再归纳一下,那便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一是生活的吃茶,口渴吃茶,客人来了倒茶;


二是势利的吃茶,官来献茶,客去端茶。


三是艺术的吃茶,像是妙玉那样。



▲点击各图片,私享花器



第一种生活的吃茶,是很好理解的,同我们今天实际生活的距离并不大。即使在现在,南北各地,客人来了,总得倒杯茶。

 


只是《红楼梦》中有一点,现在生活中并不强调的,就是吃“果茶”。

 

现在有外国说法,叫“茶话会”,一般人都懂,是有茶、有点心吃。


再有到过西洋的人,爱说英国人下午吃茶点的习惯,而对故国的“果茶”,却很少有人注意,更很少有人知道了。

 

QQ截图20170119150714.png


过去有所谓“果茶”、“果酒”。

 

这个“果”是广义的,既包括苹果、梨子等鲜果,也包括核桃、栗子等干果,还有方酥、托糖、麻片、焦桃片、麻糕等小点心,即所谓的“茶食”。

 

北京过去把油炸鬼叫“果子”,这在四十年前还是很普通的,现在则油炸鬼、果子都没有了。

 

在日本,老式点心都叫“果子”,点心铺叫“果子屋”,不过现在如何,也不得而知,大概也都叫“外来语”代替了。

 

QQ截图20170119141426.png


当时吃果茶,吃果酒,摆上来的食品叫“果盘”。

 

宝玉过生日,四十只盘子,并不是荤菜,也是这种“果盘”。

 

干果香脆的大多是油酥桃仁、杏仁、松子仁、棒子仁、核桃仁、甜的糖核桃、花生粘、麻片、寸金糖、甜咸五香的煮栗子、五香花生、鹅脯、肉干、肉枣等。


蜜渍的山碴、蜜枣、楹悖、法姜、青梅、糖莲子、瓜条等。


QQ截图20170119163910.png


鲜的如鸡头米、鲜莲子、鲜菱角、鲜核桃仁等。


带壳的如桂元、荔枝等。


制成糕的如山楂糕、豌豆黄、芸豆糕、扁豆糕、山药泥糕、栗子糕、槟榔糕(槟榔屑和怡糖制成)、枣泥糕等等。


奶制品如奶卷、奶乌他、水乌他等等。

 

QQ截图20170119113129.png


南方叫茶食店,北京叫“果局子”。得硕亭《京都竹枝词》云:

 

 “内城果局物真赊,兼卖黄油哈密瓜,我到他乡犹忆食,山碴糕与奶乌他。”


原注云:“即酥酪也,乌他系清语,叶韵而已,并非本字,不为出韵。”


说明白“果”,才能理解“果茶”的内容,大抵是“果酒”只备果而不备菜肴,较之筵席简便。






▲点击各图片,优选花神小茶杯



“果茶”只备果与茶而无酒,较之果酒更为简便。


不过有时果茶是正式酒筵的前奏。


在清代大筵席,或接待娇客,如第一次女婿上门、会亲家等等,在筵席之前,都要先吃“果茶”或“果酒”。


“百本张子弟书”《梨园馆》云:


QQ截图20170119135916.png


忽听的一声摆酒答应“是”……察着当儿许多冰碗,照的那时兴果品似琉璃,饽饽式样还别致,全按着膳房内派点心局……


说“吃饭罢”,小厮们忙把残杯撤,顷刻间果酒端开摆上席。


从这通俗文学的资料里,也使我们看到当年“果酒”、“果茶”的情况。


所谓“果茶”用现在简单的话说,就是“茶点”,喝茶吃点心,吃茶食而已。


QQ截图20170119141830.png


但现在把这作为正式接待客人的方式,已经不多见了。


过春节时,客人来了,吃粒糖,吃点花生,可能还是这种果茶的遗意吧。


势利的吃茶,这是清代官场中一种特殊规矩。

 

官吏见客,分宾主上下首坐定之后,差役照例用盘子端两个盖碗茶来。下有茶托,中有茶盅,上有茶碗盖。

 

QQ截图20170119095428.png


主客面前分放一碗,不管上级见下级或下级见上级,都是照例不吃。

 

客人一告辞,或主人不愿多谈,催客人走,照例左手把茶托端起,右手一按茶碗盖,用似示意。


差役马土向外高呼:“送客”!这就叫“端茶送客”







▲点击各图片,私享香器



这两杯茶,是从来不喝的。

 

如熟人,让到其他房间,脱去官服,瀹茗谈心,那又当别论。


这种“端茶送客”式的势利吃茶,则早已没有,也无必要多说了。


文/邓云乡

(选自《红楼识小录》,

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邓云乡教授,

上海红学界元老。

细研历史文化,又细解闲情,

深通民俗风情,作品颇丰。

与旧事钩沉,让历史"活"起来。


拖动文章,

博库优选佳品

助您细品茶滋味!


围炉品茗福鼎白茶·博库优选

白茶



静享好茶 · 博库好礼

茶礼



博库精选 · 茶器套装

茶具套装


进入圈子
|相关推荐
|讨论区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