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祁克果和马克思
2017-10-13 20:00:00
今日领读要点:我们的理性事实上是动态的,是一种过程。而‘真理’就是这个过程,因为在这个历史的过程之外,没有外在的标准可以判定什么是最真、最合理的。
黑格尔、祁克果和马克思
15:04

我们始终相信阅读的力量!


8.gif


亲爱的好书共读栏目书友们。很高兴遇见你。

昨天我们了解了法国的启蒙运动和欧洲最后一个伟大的文化纪元浪漫主义。

下面开始今天的共读:黑格尔、祁克果和马克思

本次推荐阅读时间为20分钟左右,覆盖原书的第362页到第405页。

 






“砰!”一声,席德腿上的大讲义夹落到地上。她躺在床上瞪着天花板,脑中的思绪一团混乱。


爸爸真的把她弄得头昏脑涨。这个坏蛋!他怎么可以这样呢?


苏菲已经试着直接对她说话了。她要求她反抗她的父亲,而且她真的已经让她脑中浮现了某个念头。一个计划……


苏菲和艾伯特对他是完全无可奈何,但是席德却不然。通过席德,苏菲可以找到她爸爸。


她同意苏菲和艾伯特的说法,爸爸在玩他的影子游戏时的确是做得太过分了。就算艾伯特和苏菲只是他虚构的人物,可是他在展示他的力量时也应该有个限度呀。


可怜的苏菲和艾伯特!他们对于少校的想象力完全没有抵抗能力,就像电影银幕无法抵抗放映机一般。


席德心想,在他回家时,她一定得给他一些教训!她已经大致想出一个捉弄他的好办法了。

 


黑  格  尔

 

“黑格尔(Georg Wihelm Friedrch Hegel)乃是浪漫主义的传人。”艾伯特开始说,“我们几乎可以说他是随着德国精神的发展而成长的。他在一七七○年出生于斯图加特,十八岁时开始在图宾根(Tüingen)研究神学。一七九九年时他在耶纳镇与谢林一起工作。当时正是浪漫主义运动狂飙的年代。他在耶纳当了一段时间的助理教授后,便前往德国民族浪漫主义的中心海德堡担任学校教授。一八一八年时,他在柏林任教。当时柏林正逐渐成为德国的精神中心。他在一八三一年死于霍乱。后来他的‘黑格尔主义’在德国各大学内吸引了无数的信徒。”

 


历 史 之 河

 

“对黑格尔来说,历史就像一条流动的河。河里任何一处河水的流动都受到上游河水的涨落与漩涡的影响。但上游河水的涨落与漩涡又受到你观察之处的岩石与河湾的影响。”


“我大概懂了。”


“思想(或理性)的历史就像这条河流。你的思考方式乃是受到宛如河水般向前推进的传统思潮与当时的物质条件的影响。因此你永远无法宣称任何一种思想永远是对的。只不过就你所置身之处而言,这种思想可能是正确的。”


“这和宣称每一件事物都对、也都不对是不同的,不是吗?”


“当然不同。不过事情的对错要看历史的情况而定。如果今天你还提倡奴隶制度,一定会被人耻笑。但在两千五百年前,这种想法也并不可笑,虽然当时已经有人开始主张废除奴隶制度。不过,我们还是来举一个范围比较小的例子吧。不到一百年前,人们还认为大举焚烧森林以开垦土地的做法没有什么不对,但在我们今天看来,这种做法简直是胡搞。这是因为我们现在有了新的、比较好的依据可以下这种判断。”


“黑格尔指出哲学思维也是如此。我们的理性事实上是动态的,是一种过程。而‘真理’就是这个过程,因为在这个历史的过程之外,没有外在的标准可以判定什么是最真、最合理的。”


“请举一些例子吧。”


“你不能从古代、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或启蒙运动时期挑出某些思想,然后说它们是对的,或是错的。同样的,你也不能说柏拉图是错的,亚里士多德是对的,或者说休谟是错的,而康德和谢林是对的。因为这样的思考方式是反历史的。”


“嗯,这样做好像是不对。”


“事实上,你不能将任何哲学家或任何思想抽离他们的历史背景。不过这里我要讲到另外一点:由于新的事物总是后来才加上去的,因此理性是‘渐进的’。换句话说,人类的知识不断在扩张,在进步。”


“这个意思是不是说康德的哲学还是比柏拉图的有道理?”


“是的。从柏拉图到康德的时代,世界精神已经有了发展和进步,这也是我的想法。再以刚才说的河流为例,我们可以说现在的河水比从前多,因为它已经流了一千多年了。但话说回来,康德也不能认为他所说的‘真理’会像那些巨大的岩石一样一直留在河岸上。他的想法同样也会再经过后人的加工,他的‘理性’也会成为后世批评的对象。而这些事情确实都发生了。”


“我懂了。”

 


辩  证  法

 

“黑格尔说,男女之不同犹如植物与动物之不同。动物具有较多的男人性格,而植物则较具女人性格,因为女人的发展基本上是属于静态的。在本质上她是一个犹豫不决的感情体系。如果由女人来领导政府,则国家将有覆亡之虞,因为她们并不是依据整体的需求行动,而是随兴之所至而决定的。女人主要是通过生活(而非读书)吸收思想,借此获得某种教育。相反的,男人为了在社会上争取一席之地,则必须勤练技能、苦心研读。”


“谢啦,这样就够了。这类的话我可不想再听了。”


“不过这正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足以证明人们对于事情合理与否的观念一直都随着时间改变。它显示黑格尔也会受到当代观念的影响,我们也是。我们心目中很‘理所当然’的看法也不一定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什么样的看法?请举个例子。”


“我举不出什么例子来。”


“为什么?”


“因为我所能举的例子都是一些已经开始在改变中的事物。举例来说,我会说开车是很愚笨的行为,因为车辆会污染环境。但许多人已经想到这点了。可是历史将会证明那些被我们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物有很多是无法在历史上立足的。”

 

 

祁  克  果

 

“这我们就要谈到祁克果所说的‘人生三阶段’的理论了。”


“对不起,我没听清楚。”


“祁克果认为生命有三种不同的形式。他本人所用的名词是‘阶段’。他把它们称为‘美感阶段’‘道德阶段’和‘宗教阶段’。他用‘阶段’这个名词是为了要强调人可能会生活在一个较低的阶段,然后突然跃升到一个较高的阶段。许多人终其一生都活在同样的阶段。”


“请你再解释清楚。因为我很想知道自己现在是在哪个阶段。”


“活在美感阶段的人只是为了现在而活,因此他会抓住每个享乐的机会。只要是美的、令人满足的、令人愉快的,就是好的。这样的人完全活在感官的世界中,是他自己的欲望与情绪的奴隶。对他而言,凡是令人厌烦的,就是不好的。”


“谢啦,我想我对这种态度很熟悉。”


“典型的浪漫主义者也就是典型的活在美感阶段的人,因为这个阶段所包含的并不只是纯粹的感官享乐而已。一个从美感的角度来看待现实,或自己的艺术,或他所信仰的哲学的人,就是活在美感阶段里。他们也可能从美学的角度来看待痛苦或悲伤,但这只是虚荣心作祟罢了。易卜生的《皮尔金》这出戏的男主角就是典型的活在美感阶段的人。”


“我想我懂你的意思了。”

 

 

马  克  思

 

“马克思的思想有一个实际的或政治的目标。我们可以说他不只是一个哲学家,同时也是一个历史学家、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


“而他在这些领域中都是先驱吗?”


“在实际的政治方面,当然没有一个哲学家比他的影响力更大。但是我们要小心,不要把每一种自称是‘马克思主义’的学说都当成马克思自己的思想。据说马克思本人是到一八四O年代中期才变成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请继续。”


“从一开始,马克思有一个名叫恩格斯的朋友、同事对被后人称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就有很大贡献。除此之外,二十世纪的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和其他许多人对‘马克思主义’或‘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形成也有贡献。”

 

 

唯  物  论

 

“马克思将这些物质、经济和社会方面的条件称为社会的基础,并将社会思想、政治制度、法律规章、宗教、道德、艺术、哲学和科学等称为社会的上层构造。”


“对,一个是基础,一个是上层构造。”


“现在请你把那座希腊神庙拿过来好吗?”


苏菲照他的话做。


“这是高城巴特农神殿的迷你复制品。你见过它的真面貌不是吗?”


“你是说在录影带上?”


“你可以看到这座建筑有一个非常优雅、精巧的屋顶。当你看到这座神殿时,也许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这个屋顶和它前面的山形墙。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上层结构’。”


“可是屋顶不会在空中飘浮。”


“对,它必须有柱子支撑。”


“这座建筑有非常强而有力的基础支撑着整个架构。同样的,马克思相信物质条件‘支持’着一个社会里的每一种思想和看法。事实上,一个社会的上层结构正好反映那个社会的基础。”


“你是说柏拉图的概念理论反映了现实生活中制造花瓶和酿酒等过程?”


“不,马克思认为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他指出社会的基础与它的上层结构之间有一种互动关系。如果他否认了这种互动关系的存在,那他就是一个‘机械论的唯物主义者’。但正因为马克思体认到社会的基础与它的上层结构之间有一种互动的辩证关系存在,我们才说他是一个辩证的唯物主义者。还有,柏拉图既不是个陶工,也不是个酒厂老板。”


“好吧。关于这座神殿,你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还有一些。你不妨仔细观察这座神殿的基础,然后告诉我它是什么样子。”


“那些柱子是立在一个由三层台阶组成的基座上。”


“同样的,我们也可以把社会的‘基础’分成三个阶层。最‘根本’的一个阶层就是一个社会的‘生产条件’,也就是这个社会可以利用的自然条件与资源。我所谓条件指的是气候、原料等因素。这些东西是每一个社会的基础,而这个基础明显决定这个社会的生产种类,同样的,也决定这个社会的性质与它的整体文化。”

 






好了,今天的故事就讲到这里

小伙伴们记得签到打卡

坚持阅读,遇见更好的自己








插播一则小书公告:

由于随笔功能升级,书友们的随笔需要通过小书的审核后才会被展示出来哦。

(小书当然会本着择优的原则筛选哒)

好书共读-进阶.jpg
08

今天你读书了吗?

今天阅读后你收获了什么?

又想要有怎样的进步?

建议将自己的阅读心得分享至下方【随笔区】

想要提高看书效率?

加入我们,成为好书共读进阶成员。

每周分享一份思考后写下的200字读书笔记

坚持必有进步,期待遇见更好的你。


The more you read, the more chance


mmexport1497167650476.jpg


 “所爱隔山海,山海亦可平” 


本期主播:何其多 


一个探寻爱与真理的少女,一个贯彻爱与真实的人民教师。 

个人微博:@-何其多 

个人微信:PoppyAlicorn 



35
苏菲的世界
作者:(挪)乔斯坦·贾德|译者:萧宝森
show pop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