跃迁 | 为何学得更好,却学得更少?
2018-10-05 20:00:26
今日领读要点:找到知识源头、极其功利地读书、萃取知识晶体,这就是提高认知效率的核心方式。
跃迁 | 为何学得更好,却学得更少?
14:46

主播  |  牧之

编者  |  东篱

音频.gif

640-190跃迁gif5.gif

「 这 是 好 书 共 读 陪 你 共 读 的 第 68 本 书 」

新版好书共读已上线

晚安故事 | 精品领读 | 每日听书

点击上方栏目名称,阅读更多好书

【点击此处,订阅本书

每晚八点,陪你读书!




  今日读书日签  

领读日签1005.jpg


亲爱的好书共读栏目书友们,很高兴遇见你。


在第二章里,作者古典谈到的是如何做好选择,培养竞争力的高手战略。我们所面对的,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我们该如何挑选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如何更好地获得知识?


下面开始今天的共读:联机学习(上)

本次推荐阅读时间为20分钟左右,覆盖原书第111页到151页。






功利学习法


学得更好,却学得更少



识别知识的源头

源头的知识浓度和质量极高,有丰富的底层逻辑和基础概念。离源头越远,支流越多,混入的杂质也就越多。当一份知识掺入了太多杂质时,恐怕只能勾兑成鸡汤了。

知识的源头是站在人类认知边缘,研究、思考和验证的人。一些知识经过系统化,成为专业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或者圈内人互相讨论的内容。

二手知识含金量很高,忠实转述,但是有清晰的论据和出处。

三手知识是畅销书,这些文字已经被改成公众可以理解、方便传播的文字,加入了大量的案例、故事以及不精确的概念。

四手知识是你常看到的:根据这些畅销书和理论,大部分人写了很多基于个人体验的鸡汤,加入了太多个人故事或者情绪因素,大部分公众号、头条都属于此类。

在知识爆炸的年代,最好的方式是辨别一二三四手信息,走向知识的源头,并与那些人站在一起。总有一天,你也会成为创造知识的人。


功利读书法

在知识匮乏、非终身学习年代,学肯定比不学好;但是在今天知识爆炸、终身学习的时代,“为什么”、“学什么”、“如何学”,比“学就好了”更重要。

介绍一个概念“认知效率”:认知收益和时间精力之比。

提高认知效率最有效的工具就是“极强的目的性”,我称之为功利读书法。

 极其功利地少读书 

认知心理学认为,成人学习有三个前提要求的时候效率最高,即有目标导向、有即时反馈、最近发展区。简单地说,能解决当下问题的、学了有地方用的、难度适中的知识最有效。

我学习的东西是极其功利的——从遇到的问题出发,从我能实践的领域出发去找合适的认知材料。

这样一来,读的东西会少很多,基本解决了知识太多的问题。

 极其功利地配置资源 

《如何阅读一本书》中,给阅读做了几个分类:娱乐性的、知识性的和心智提升类的。

提升心智的认知难度很大,属于“攻读”,需要有大段的时间和系统的阅读,最好还要配置高人讨论以及实践的环境。

知识性阅读的目标就是知道某事,所以特别适合碎片化学习和社交型学习。

娱乐性阅读主要用来放松和陶冶,认知资源可以很低,累的时候翻几页。

一定要极其功利地分配资源——从你自己的需求开始,区分三种阅读,设定目标,分配资源。

 不要从第一页开始读书 

最愚蠢的方式,就是直接找一本书打开第一页,然后往下读。

你旅行的时候,会和出车站见到的第一个人一直聊天,希望能找到这个城市里最有趣好玩的景点吗?显然不会。你可能会看看地图,找到几个地方,然后打车直接过去。

更好的方法是先选书,然后再看目录,最后再直接切入重要的章节。

先找到目标,调整好资源,带着问题进入。就这三步,就让你跑赢90%的人。

萃取知识晶体


如果你知道学什么,也知道如何学,那么最后需要知道的,就是如何在需要的时候调取知识。

先来谈一个学习中非常重要的概念——知识晶体。

知识量和知识点之间的架构非常重要。如果知识点之间能够形成稳定的架构,知识就形成一种“知识晶体”。知识从散装变成了晶体,就变得不容易磨损,强度很大,也容易整体提取。

星座就是个特别典型的知识晶体。

满天星星谁都记不住,古人用自己的想象力把这些相距数千光年的星星连接起来,形成“晶体”(整合知识),然后再给晶体赋予美好的故事(形象化呈现)。

如何让知识变成知识晶体?下面是4种常见的知识结构:

关联,树状,序列,数据。你可以简称为“关书(树)叙(序)述(数)”——知识晶体有一种让你关上书本,依然可以叙述的能力。

树状结构:体现事物层级、包含关系

人类最佳的抽象知识结构是树形结构。

最经典的树形结构是书的目录。

把知识进行树状处理,编成口诀,就是一个好方式。

关联结构:体现事物相互关系

比如我们熟悉的SWOT分析——时间管理的“重要——紧急”四象限,展现的是两个维度评价的关系。

公式也是关系结构,比如E=mc²,展现的是能量、质量和光速的关系。

序列关系:体现先后、因果关系

序列关系是一种流程图式的知识结构,用来展现事情的前后、因果和逻辑关系。最常见的就是工作流程图。 

数据结构:体现数量差异关系

平时常见的柱状图、饼图、增长曲线……数据结构图展示的是事物空间、时间上的差异性。

世界上没有什么“只要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事。如果不经过提炼,含金量高的金子和普通石头没有什么两样,你根本看不出来。你用这么长时间翻查了许多知识,相当于在家里堆了一堆矿石,请务必把它们萃取出来,成为晶体。


知识晶体萃取工具箱


大量看知识晶体

不仅要看,还要每次思考这个模型希望表达的关系。

尝试模仿知识晶体

看了一个模型,不妨凭记忆自己先画一遍,更好的方法是给别人讲一遍。

自己创造知识晶体

知道了知识晶体萃取的重要性,你是否可以尝试构建自己的知识晶体?

找到知识源头、极其功利地读书、萃取知识晶体,这就是提高认知效率的核心方式。




联机学习者


成为知识的路由器


提高认知效率是一条勇猛精进之路,它能让一个人很快学有所成,获得值得的回报,成为一个有知识的人。但是真的高手却不止步于此,他们会看透知识背后的更底层价值——借助规律,放大投入,达成跃迁。



“学五渣”的美国大学申请术

一个国内的穷学生(我们叫他“学五渣”),想要报考国外一个大牛导师的研究生。但他平时不太努力,在国内读的大学也不算好,他决定试试“套瓷”的方式。

他发现这位国外大牛刚出版了一本学术书籍,无奈完全看不懂。

他去找自己化学系的主任:“主任,我最近在看这本书,其中有几个问题不懂,您能给我讲讲吗?”

主任那是经过大风大浪的:“好,我现在有课,你明天下午来吧。”

当晚,主任书房孤独的小台灯亮了一夜。

第二天见面,主任简单地讲了讲书的大意。为了表现出水平,说:“当然了,这本书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说……”学五渣全部认真记下来,翻译成英文,发出去。

第三天,学五渣收到了回复邮件。海外学术大牛也吃了一惊,大三学生有这个思想深度不容易。他又附上自己的一些观点。

学五渣再找系主任……

就这样来来回回,直到他顺利申请上了这位海外大牛的研究生。

这位学五渣无意中使用了最有效的学习方式——联机学习,成为知识的路由器。在不断把双方的语言翻译成自己的话传播出去的过程中,他不知不觉地在这个细分领域有了深远的洞见。这些洞见配合专业知识,让他短期内实现了巨大飞跃。

相比于过去“学习——思考”的单机学习,这是一种镶嵌在社会网络之中的学习方式。

过去自己学自己悟,才是真本事。信息爆炸时代,“调用”和“整合”他人的答案,显然更加重要。

图片2.png



这是三种学习思路:

• 自学:自己找答案;

• 联机学习:和同行交流,用答案换答案;

• 跨界联机学习:跨行学习交流,用答案换答案。

你是哪一种思路?可以看看自己遇到问题时的第一反应:

• 遇到问题,苦思:“这可怎么办?”想一晚上不得;

• 遇到问题,找书:“哪里有答案?”开始通过网络、书来找资料;

• 遇到问题,找人:“谁最有可能知道这个答案?在这之前我要准备些什么?”然后准备沟通,提出高质量的问题。

联机社交学习才是最快的学习方式。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古希腊文明诞生、文艺复兴,这三次人类知识大爆炸,都有显而易见的共同点——多元、互联、跨界,最终形成知识跃迁,创造出大师辈出的年代。

今天的互联网拥有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一模一样的条件:信息随手可得,连接无处不在,不同学科交融,我们也面临各种层出不穷的大问题。

今天,最新的知识的源头并不在某个教授的脑子里或一本教科书的某一页,它们在大脑和大脑的碰撞中,在问题和知识的交汇之处,在一线高手的实战之中。

要和知识源头联机。


联机学习者工具箱


如果一群大脑互联形成网络,“认知”很大程度上就可以分包,你不需要懂,只要知道谁知道就好。

当一群相当的大脑互联,会变成一个“知识量、理解能力升级”的集体。他们的个体能力被指数级放大,是蚂蚁和蚁群的差距。

如果你想体验这种群体跃迁,一定要试试简易版的“思想夜宴”。

1.准备:

找到4个不同领域、对思考有兴趣的朋友,然后请他们每个人再邀请一个朋友来,要求只有一个:愿意主动贡献想法,尽量多元化,彼此不要太熟!

2.提前拉群:

在群里丢出几个话题,大家选择最想聊的那一个。话题越具体越好,越清晰的话题,越容易提前准备。

3.激发:

(1)8点吃完晚饭以后开始;

(2)主持人控制时间和节奏,可以打断。记录员简要记录所有内容;

(3)第一轮每个人用5分钟简单说说自己的想法,控制在1个小时左右;

(4)休息,足够长的聊天时间方便私下交流意见;

(5)第二轮,自由发言开喷。70分钟左右;

4.成果:

(1)不要着急当晚出结果,当晚出的结果往往都不靠谱;

(2)第二天把记录发给所有人,约定有新的成果,一定再丢进群里继续讨论;

(3)不要期待每个人都靠谱,每次大概有一半的人靠谱就好。

每次换一半人,大概3~4次以后,会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组织,你们的思考质量相当、领域互异,但是彼此都信任对方的智商,互为对方的大脑。这个小群体开始熟悉对方的主题,随时在线沟通,也自动在为对方寻找资源——这种大脑联机的小团体有一两个,在专业领域会有巨大的成就。


共读时间:10月1日——10月10日


20180917好书共读-跃迁220.jpg


订阅本书.jpg


wode


觉得文章有益

不妨点赞鼓励

也可分享给身边的书友

点击此处,免费读书.jpg

本期主播

牧之

本期编者

东篱


- 05 -

今天你读书了吗?

今天阅读后你收获了什么?

又想要有怎样的进步?

建议将自己的阅读心得分享至下方【随笔区】



想要提高看书效率?

加入我们,成为好书共读进阶成员。

每周分享思考后写下的200字读书笔记

坚持必有进步,期待遇见更好的你。

好书共读-进阶.jpg

未标题-1.jpg

文首-文末-每晚八点伴你共读.jpg



16
热门随笔
show pop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