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内心的冲突 | 外化作用
2018-12-07 20:00:00
今日领读要点:我们以外在冲突取代了内在冲突。在外化作用下,我们变得更容易惧怕、谴责或报复他人。
我们内心的冲突 | 什么是外化作用?
12:02

主播  |  沈小树

编者  |  小书

音频.gif

640-190我们内心的冲突5.gif

「 这 是 好 书 共 读 陪 你 共 读 的 第 74 本 书 」

新版好书共读已上线

晚安故事 | 精品领读 | 每日听书

点击上方栏目名称,阅读更多好书

【点击此处,订阅本书

每晚八点,陪你读书!




今日读书签


领读日签5.jpg


我们始终相信阅读的力量!

好书共读栏目的书友们,很高兴遇见你!


外化现象从本质上讲是一种自我破坏的积极过程。这种自我破坏能够令我们意识不到自身的冲突。用一句话来概括,我们以外在冲突取代了内在冲突。


下面开始今天的共读:《我们内心的冲突》的第7章。

本次推荐阅读时间为20分钟左右,覆盖原书的第113页到第132页。





◆◆
神经症冲突和试着去解决
◆◆



第七章:外化作用


我们已相当清楚,患者为了缩小理想化形象与真实自我之间的差距所做的所有努力都是徒然的,最后的结果只能是让这种差距变得更加巨大。可患者不得不接受它,并且给自己找各种接受它的理由,这是因为理想化形象确实存在不容忽视的主观价值。

在下一章里,我们会探讨患者所尝试的各种各样的方法,但在本章我们只讨论一种,这种方法并不广为人知,但它对神经症结构的影响极为深远。这种方法,我称之为外化。

外化是这样一种行为:患者将内在的变化过程感受为发生在自身之外,于是笃信是这些外在的因素导致了自己的麻烦。

患者为了躲避基本冲突,于是创造了理想化形象,可当理想化形象与真实自我间的差距大到让他无法忍受时,他就无法再从中获得安慰了,所以他必须想别的办法,而此时唯一的办法就是把任何事情都看成是发生在自身之外,也即逃离自我

这样的人,会把所有心思都浪费在影响他人、改变他人、惩罚他人,或者保护自己不受他人侵扰这些想法上,因为他觉得,无论是好日子还是坏日子,都是别人给予的。由于这种外化作用,他必然会越发依赖他人,依赖外部环境。

外化作用所导致的另一个结果是,患者痛苦地意识到一种空虚和肤浅,但是这种感受同样被他弄混了。他强迫自己大量吃东西,因为他觉得自己腹中空空,却意识不到这种空虚其实是情感上的。他感觉自己像羽毛一样轻飘,随时都可能被风吹走,于是在他的感知里,这是因为自己的体重不够。

上述这些就是外化的含义。现在让我们看看它是怎样有助于缓解自我与理想化形象之间的分歧的。这两者之间的分歧必定给患者带来痛苦,而这种痛苦存在于潜意识,即便患者有意识地看待自己。患者越是成功地将自己认同于理想化形象,他的上述表现就越是无意识的。一般说来,这些感受会表现为轻视、厌恶自己以及压抑,他会因此感到无比痛苦,同时应对生活的能力也会以各种各样的方式遭到剥夺。

患者的攻击倾向越严重,他就越容易轻视他人,而觉得自己比他人完美,认为别人轻视自己的可能性就越低。反之,患者的顺从倾向越严重,那么他就越容易觉得自己微不足道,他会努力贬低自己,因为他无法达到理想化形象的标准。

自我轻视会让我们厌恶自己,产生愤怒的心理。

恼恨自己的外化方式有三种。当我们毫无节制地发泄不满时,很容易将怒火发泄到自身之外,即他会将无名怒火转移给别人。这种转移,可以是针对别人的具体过错而发怒,也可以是毫无道理的暴躁易怒。

一位女性患者抱怨她的丈夫优柔寡断,但涉及的事实在无足轻重,显然她的怒火不正常。我了解她,她也有犹豫不决的缺点,所以我对她做出暗示,她所谴责的缺点她也有。她听后立马怒火中烧,简直想把自己撕成碎片。她无法容忍自己存在这样的缺点,因为在她的理想化形象中,她是一个坚强果决的女性。可是,在下一次与我谈话时,她已经完全忘记了这回事,非常具有戏剧性。她其实朦朦胧胧地看到了自己的外化倾向,但她没有做好改头换面的准备。

恼恨自己的第二种外化形式,表现为总是忧心忡忡。有时候我们能意识到,会害怕自己的缺点招来别人的厌恶,因为我们自己是如此憎恨那种缺点。

比如,有一位患者,在她的理想化形象中,她是一位非常善良的人,就像《悲惨世界》中那位仁慈的神父一样,可是她又发现,当她模仿那位神父的做派时,人们并不喜欢她,反而当她发怒或者态度强硬时,人们才在意她,这让她很不理解。通过她的理想化形象,我们很容易猜到她的顺从倾向占主导地位。外化作用可导致顺从倾向更加严重,而这也正是顺从倾向外化的主要后果之一。

恼恨自己的第三种外化形式,表现为将注意力专注于身体的不适。我们意识不到我们的怒火其实是针对自己的不满而生,这时候我们会感觉到自己的身体格外紧张,肠胃功能紊乱、头痛、无精打采等。多数情况下,我们总是喜欢将自己的精神问题归咎于身体的不适,然而又将身体的不适归咎于外因。

还有一种外化形式同样十分重要。它表现为患者极度敏感,外界的任何稍微类似于强迫的东西都能引起他的激烈反应。这种敏感并不全部来源于患者对自己施加的强迫,很多情况下它还包含着猜测他人意图的成分,也即他有受强迫的需求,好将愤怒转移到他人身上,于是从他人身上寻找这种强迫。


现在我们来看看,将内在压迫外化对患者有什么积极意义

首先,我们拥有了反抗的动力和勇气,哪怕只是在心里面而未付诸实施,因为我们坚信所有的压迫都来自于外界。

其次,因为我们认为这种压迫来自于外界,所以我们会想方设法来躲避,营造出一种自由的假象。

最后一点更为重要,其实前面我们已经提到过了,如果我们承认自己正在承受内心的压迫,情况会非常糟糕,因为这就意味着他要面对一个事实——真实自我与理想化形象间存在差距。

外化现象从本质上讲是一种自我破坏的积极过程。我们的自我疏离是神经症的固有现象,而当我们疏远了自我,外化就得以实现。这种自我破坏能够令我们意识不到自身的冲突。用一句话来概括,我们以外在冲突取代了内在冲突在外化作用下,我们变得更容易惧怕、谴责或报复他人。说得更具体一些,诱发神经症的冲突原本就是我们与外界的冲突,而我们通过外化作用,将这一冲突无限扩大了。



阅读后你收获了什么?有什么心得?

可以记录在下方的【随笔区】

共读时间:12月03日——12月12日


点击订阅


20181203好书共读-我们内心的冲突220.jpg

wode


觉得文章有益

不妨点赞鼓励

也可分享给身边的书友

点击此处,免费读书.jpg

本期主播

沈小树

本期编辑

小书


- 05 -

今天你读书了吗?

今天阅读后你收获了什么?

又想要有怎样的进步?

建议将自己的阅读心得分享至下方【随笔区】



想要提高看书效率?

加入我们,成为好书共读进阶成员。

每周分享思考后写下的200字读书笔记

坚持必有进步,期待遇见更好的你。

好书共读-进阶.jpg

未标题-1.jpg

文首-文末-每晚八点伴你共读.jpg


8
我们内心的冲突(精)
作者:(美)卡伦·霍妮|译者:李娟
热门随笔
show pop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