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自己的无知
2017-03-08 20:00:00
今日领读要点:为什么现代人越来越相信自己能够靠着研究取得新的能力?又是什么促成了科学、政治和经济的结合?科学革命并不是“知识的革命”,而是“无知的革命”。真正让科学革命起步的伟大发现,就是发现“人类对于最重要的问题其实毫无所知”。
发现自己的无知
14:03


亲爱的好书共读栏目书友们,很高兴遇见你。

好书共读栏目发起“30天共读3本好书,组团对抗拖延”活动,坚持每日打卡的书友们,恭喜你们离自己的小目标又更近一步了。

昨天我们了解了金钱、帝国、宗教是三种让人类融合统一的力量。

下面开始今天的共读。

本次推荐阅读时间为30分钟左右,从第239页到第265页。



第四部分 科学革命


    

6-1.JPG

新墨西哥阿拉莫戈多(Alamogordo),1945年7月16日,早上5点29分53秒。这是第一颗原子弹引爆8秒后的影像。核物理学家罗伯特·奥本海默在看到这场爆炸之后,引述了《薄伽梵歌》(Bhagavad Gita):“现在我成了死神,世界的毁灭者。”


 第十三章 发现自己的无知


假设有个西班牙农民,在公元1000年沉沉睡去,等到他醒来的时候已经过了500年,虽然这时哥伦布的水手已经登上新大陆,但他看看四周的世界,还是会感到十分熟悉。这时的科技、礼仪和国界都有许多不同,但这位中世纪农民仍然能有家的感觉。然而,如果是某位哥伦布的水手做了这场梦,醒来的时候听到的是21世纪的iPhone铃声,他会发现自己处在一个完全陌生、无法理解的世界。


在过去500年间,人类的力量有了前所未有的惊人成长。


然而,如果要在过去500年间挑出一个最重大、具代表性的一刻,一定就是1945年7月16日上午5点29分45秒。就在这一秒,美国科学家在新墨西哥的阿拉莫戈多引爆了第一颗原子弹。从这时开始,人类不仅有了改变历史进程的能力,更有了结束历史进程的能力。


作者把将人类带到阿拉莫戈多、带上月球的这段历史进程,称为“科学革命”。在这场革命中,人类因为将资源投入科学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新力量。而一直到大约公元1500年,全球人类还不相信自己能在医疗、军事和经济方面再有什么突破。政府和富有的赞助者虽然也会将资金投入教育和作为奖学金,但一般来说只是为了维持现有能力,而不是取得新的能力。


但在过去的500年中,人类越来越相信可以靠着投资科学研究提升人类的能力。

6-2.JPG

科学革命的回馈循环。科学需要的不只是研究本身要有进展,更需要科学、政治和经济彼此相互强化。如果没有政治和经济组织提供资源,科学研究几乎就不可能成功。反过来说,科学研究也为赞助者带来新的能力,让他们能够取得新的资源,而部分资源就会再用来研发新的能力。


为什么现代人越来越相信自己能够靠着研究取得新的能力?又是什么促成了科学、政治和经济的结合?接下来作者探讨了科学、欧洲帝国、资本主义经济三者之间形成的联盟关系。


不知为不知

至少在认知革命之后,人类就很希望能了解这个世界。我们的祖先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希望能找出支配自然界的法则。然而,现代科学与先前的知识体系有三大不同之处:


1. 愿意承认自己的无知。现代科学的基础就是拉丁文前缀“ignoramus-”,意为“我们不知道”。从这种立场,我们承认了自己并非无所不知。更重要的是,我们也愿意在知识进展之后,承认过去相信的可能是错的。于是,再也没有什么概念、想法或理论是神圣不可挑战的。

2. 以观察和数学为中心。承认无知之后,现代科学还希望能获得新知。方式则是通过收集各种观察值,再用数学工具整理连接,形成全面的理论。

3. 取得新能力。光是创造理论,对现代科学来说还不够。它希望能够运用这些理论来获得新的能力,特别是发展出新的科技。


科学革命并不是“知识的革命”,而是“无知的革命”。真正让科学革命起步的伟大发现,就是发现“人类对于最重要的问题其实毫无所知”。


对古老的知识体系来说,只会承认两种无知的可能。


第一种,“个人”可能不知道某些重要的事。要取得必要的知识,他该做的就是去问那些更聪明的人,而不是去寻找什么还没有人知道的事。


第二种,“整个知识体系”可能不知道一些“不重要”的事。就当时的定义来说,伟大的神祇或智者都懒得告诉我们的事,一定是不重要的。


在采集社会和农业社会中乃至封建帝国的时候,人们被集权的幻想统治着,这种全知全能的神无法被质疑,所以人们也只能探索一下身边的无知地带,而无法真正的去质疑原本就是神管辖的范围。还是有种听天由命的感觉存在,所以那个时候发达的是精英文化或者是宗教这一类。


现代科学是一套独特的知识体系,独特之处也就在于公开承认这“整套体系”都对一些“最重要的问题”一无所知。


现代科学愿意承认自己的无知,就让它比所有先前的知识体系更具活力、更有弹性,也更有求知欲。这一点大幅提升了人类理解世界如何运作的能力,以及创造新科技的能力。


正因如此,现代想要维持社会政治秩序稳定,只能靠着两种不科学的方法,其他别无选择。 

1. 虽然采用科学理论,但必须违反一般科学做法:宣称这就是绝对的真理。纳粹就是采用这种方式,声称他们的种族政策是来自生物事实的推论。 

2. 不要采取科学方法,而诉诸“非科学的绝对真理”。这一直是自由人文主义的策略。自由人文主义的基础在于坚持主张人类的特殊价值和权利,但很尴尬的是,对智人的科学研究并不认同这种看法。


科学教条

什么时候现代科学开始起来了?首先是人们敢于挑战集体的神圣幻想,比如哥白尼的地心说。然后是开始承认客观世界是不为人的意志所改变的,这个时候科学精神就初现端倪了。接着,科学的研究方法被提出,一个核心:收集各种实证观察(可以用感官感受到的),并以数字工具整理。


这个时候,数学被抬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因为早期的知识体系常常是用“故事”构成理论,而现代科学用的则是“数学”。现代科学家执迷于用数学公式来表达世间的一切运动法则,从牛顿的力学三大定律开始,之后科学家观察到某些状况并不符合牛顿运动定律,于是出现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但是这些到底是不是最终答案,人们依然还在探索,并且不排除全盘否定的可能。


同时作者告诉我们,数学其实又是一门智人很难掌握的学科。对人脑来说,这种数学语言很难掌握,而且结果常常与一般常识互相矛盾。而“知识就是力量”,真正的考验就是实用性。能让我们做出新东西来的,就是知识。


知识就是力量

一直到资本主义制度和工业革命登场,科学、产业和军事科技才开始了水乳交融的关系,从此世界急速全然改观。


在科学革命之前,多数人类文化都不相信人类还会再进步。他们觉得黄金时代属于过去,整个世界只会停滞甚至恶化。许多信仰者则将希望放在救世主身上。


等到现代文化承认人类对许多重要的事还一无所知,又发现科学研究可以给我们新的力量时,人类开始思索,觉得确实还有可能真正进步。


但是就算科学再进步,仍有一项人类逃不掉的宿命牢牢牵动着全人类的心,那就是死亡。这个时候有一项叫做“吉尔伽美什”的计划,这是一项人类挑战死亡的计划,从最初的认天命,到后来千方百计的治疗疾病延长寿命,到再后来人类科学家已经在尝试用所有的方式去达到让生命无限延长的目的,实现真正的永生。


而科学经费哪里来?作者认为科学研究之所以能得到经费,多半是因为有人认为这些研究有助于达到某些政治、经济或宗教的目的。而科学研究一定得和某些宗教或意识形态联手,才有蓬勃发展的可能。接下来,作者介绍了科学与帝国主义和科学与资本主义。




今天的好书共读就到这里了。

不要忘了将下面的(日签卡+今日的读书感悟)发送到朋友圈,打卡为证哦。

720-1280-人类简史-6.jpg

30天读完3本书,组团对抗拖延。

一起实现阅读小目标吧!

我们明天见,晚安!




本期主播

白杨





简介:资深媒体人、国家一级播音员、配音师,电台主播、喜马拉雅电台“白杨叔叔讲故事”主播,儿童阅读推广联盟公益大使。

座右铭: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公众微信:baiyangjianggushi

个人微信:baiyangzhuchi

104
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
作者:(以色列)尤瓦尔·赫拉利|译者:林俊宏
show pop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