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高飞的风筝
2017-04-21 20:00:00
今日领读要点:他祈祷真主原谅他这些年来的漠然不觉,原谅他曾经背叛、说谎、作恶而未受惩罚,祈祷真主如经书记载的那样慈悲、仁爱、宽宏。走廊上每个人都在看着他,而他依然朝西方磕头。
再次高飞的风筝
15:47

10.gif


亲爱的好书共读栏目书友们,很高兴遇见你。

今天我们迎来了这本书的最终章,得知自己可能又要被送到恤孤院的索拉博试图在浴室结束自己的生命,这可吓坏了阿米尔,接下来发生了什么?索拉博将何去何从?下面开始今天的共读:《追风筝的人》的第25章。

本次推荐阅读时间为20分钟左右,覆盖原书的第334页到第360页。



 

 

第二十五章

 

阿米尔看着医护人员将载着索拉博的轮床推向急救室,一双鲜血淋漓的小脚从床单下面伸出来,他看见男孩左脚大脚趾的指甲被削掉了。医生不让他进去,透过急救室门上狭窄的长方形窗口,阿米尔只见到匆匆移动的手术帽。


阿米尔又想尖叫。他想起上次有这种感觉,是跟父亲在油罐车的油罐里面,埋在黑暗和其他难民之间。他想把自己撕成碎片,离开这个地方,离开现实世界,像云朵那样升起,飘荡而去,融进湿热的夏夜,在山丘上方飘散。


再次睁开眼,阿米尔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他向护士要来一张白色尼龙床单充当祷告毯,找到西方的朝向,双膝跪倒,头磕在地上,泪水湿透了床单。他已经不止十五年没祷告过了,早已把祷词忘得一干二净,只记得一些片言只语:唯安拉是真主,穆罕默德是他的使者。现在他觉得真主真的存在,一直存在,只有那些失去真主的人们才能找到真主。他祈祷真主原谅他这些年来的漠然不觉,原谅他曾经背叛、说谎、作恶而未受惩罚,祈祷真主如经书记载的那样慈悲、仁爱、宽宏。走廊上每个人都在看着他,而他依然朝西方磕头。


时间已经过去五个小时,仍没得到任何消息。


阿米尔开始觉得身下的地板变成身体的一部分,呼吸越来越沉重,越来越缓慢。突然他看到有个男医生跪在他身边。脸上戴着手术口罩——口罩上有一滴血,他的心一沉。刹那间,阿米尔想远离这个男人,因为他认为自己无法忍受即将听到的话语。医生边说话,阿米尔边默默念出祷词,不知过了多久,他依稀记得自己听到一个词:他活着。


阿米尔花了好一会儿才弄明白医生刚才所说的。然后他站起身来,抓起医生的双手,放在自己脸上,用他汗津津的手抹去自己的眼泪。


在重症病房度过三天之后,医生撤去了索拉博呼吸管,把他换到一张低矮的病床。医院给索拉博安排了24小时的防自杀看护。看护的保安看到阿米尔,举帽致意,随后离开房间。


索拉博穿着短袖的病服,仰面躺着,毛毯盖到他胸口,脸转向窗那边。当阿米尔将一张椅子拉到他床边时,男孩睁开眼睛,看看阿米尔,很快移开视线。接下来,无论阿米尔说什么,索拉博都沉默以对,眼神黯淡空洞。阿米尔拿出他新买的一本《列王纪》,为索拉博念故事,男孩摇摇头,表示不想听。


突然,索拉博舔舔嘴唇开口说了一句话:“厌倦了,厌倦了一切事情。我只想要回到原来的生活。”


阿米尔不知道该说什么,他们原来的生活都不见了,原来的那些人要么死了,要么正在死去,现在只剩下他们俩了。 


听到阿米尔说他可以取得顺利进入美国的签证,索拉博转过身,说自己很累很累,只想睡觉。


一个星期之后,阿米尔还是带男孩回到美国,索拉博的态度,与其说是同意,毋宁说是心灰意懒、任人摆布的无所谓。他渴望的是他原来的生活,而得到的是陌生的国度。


索拉雅对索拉博的到来表示热情的欢迎,她已经把楼上的书房收拾成索拉博的卧室。床单绣着风筝在靛蓝的天空中飞翔的图案。衣橱旁边的墙上做了刻度尺,标记英尺和英寸,用来测量孩子日益长高的身材。床脚还有个装满图书的柳条篮子,一个玩具火车头,还有一盒水彩笔。


然而索拉博仍是神情冷淡地看着他们,一如看着医院那些整齐地摆放在他面前的装着白米饭的盘子。索拉雅准备的一切玩具他都没有动过,只是不停的睡觉。


阿米尔知道索拉博的沉默既不是来自洞明世事之后的泰然自若,也并非由于他选择了默默不语来秉持自己的信念和表达抗议,而是对生活曾有过的黑暗忍气吞声地照单全收。


2001年九月的某个星期二早晨,双子塔大楼轰然倒塌,一夜之间,世界改变了。遭到袭击之后不久,美国轰炸了阿富汗,北方联盟乘机而进,塔利班像老鼠逃回洞穴那样四处亡命。那年12月,普什图人、塔吉克人、乌兹别克人和哈扎拉人齐集波恩,在联合国观察员的监督下,开始了一个也许有朝一日能够终结他们祖国过去二十余年来的苦难的进程。


索拉博依然梦游般地度过这段日子。


阿米尔夫妇俩开始参与到重建阿富汗的计划中去,除了有心为故国略尽绵薄之力外,也是因为需要某些东西——任何东西都好——来填补楼上卧室的沉默,那像黑洞般吞噬一切的沉默。


然而,在2002年3月某个阴冷的雨天,发生了一个小小的奇迹。


那天阿米尔带索拉雅一家人和索拉博参加弗里蒙特伊丽莎白湖公园的阿富汗人聚会。


到三点的时候,雨停了,铅灰色的天空阴云密布,一阵寒风吹过公园。更多的家庭到来。阿富汗人彼此问候,拥抱,亲吻,交换食物。阿米尔看见索拉博依旧穿着他的黄色雨衣,斜倚着一个垃圾桶,眼光越过公园,望着那头空荡荡的击球练习区。


timg (1).jpg


过了一会儿,索拉雅突然拉拉阿米尔的衣袖:“阿米尔,看!”


她指着天空。几只风筝高高飞翔,黄色的、红色的、绿色的,点缀在灰色的天空上,格外夺目。


“去看看。”索拉雅说,这次她指着一个在附近摆摊卖风筝的家伙。


走到那个风筝摊,阿米尔买下一只黄色风筝和一个缠着玻璃线的木轴,把风筝带到小男孩站着的地方,他仍倚着垃圾桶,双手抱在胸前,抬头望着天空。


“你喜欢风筝吗?”阿米尔举起风筝横轴的两端。男孩的眼睛从天空落到他身上,几点雨珠从他头发上滴下来,流下他的脸庞。


 黄色的风筝吊在线后摇晃,阿米尔撒腿跑开,运动鞋从水洼中溅起阵阵雨水,他手里抓着线连着风筝的那头,高举在头顶,边跑边让卷轴在手里转开,风筝在他肩膀后面飞起来了,攀升着,旋转着,他跑得更快了。风筝高高地飞起来,阿米尔站住,转身,举头,微笑。突然,阿米尔发现有人在看着自己,一低头,索拉博跟在他身后,阿米尔把卷轴递给男孩,男孩把手从口袋伸出来,犹疑不决,接过线。过一会儿,他们有伴儿了,一只绿色的风筝慢慢靠近他们,阿米尔看见索拉博眼里那种模糊空洞的神色已经不见了。脸色有一点点发红,眼睛骤然机警起来,苏醒了,复活了。


绿色风筝采取行动了,在他们稍高的地方拉升,阿米尔拉过风筝线,布下陷阱,紧接着使出哈桑最喜欢的招数,那招古老的猛升急降。


“他玩完了!”阿米尔叫道,这么多年之后,他无懈可击地再次使出那招猛升急降。一阵急遽的抖动之后,他们的风筝逆时针划出一个半圆。绿色风筝现在惊惶失措,慌乱地向上攀升。但已经太迟了,只听到一声断裂声,绿风筝失去控制,摇摇晃晃地摔下来。


身后爆发出人群的欢呼叫好声。阿米尔俯视索拉博,看见他嘴角的一边微微翘起,他在微笑。


“你想要我追那只风筝给你吗?” 阿米尔问男孩,他点点头。


 “为你,千千万万遍。”阿米尔听见自己说。


然后阿米尔转过身奔跑起来,一个成年人在一群尖叫的孩子中奔跑,但他不在乎。风拂过他的脸庞,阿米尔唇上挂着大大的微笑。

 


 好书共读 

好了,书友们,今天的好书共读就到这里了。

明天开始我们将带领大家共读《如何阅读一本书》,不懂阅读的人,初探阅读的人,读这本书可以少走冤枉路。对阅读有所体会的人,读这本书可以有更深的印证和领悟。敬请期待!

今天阅读后,你收获了什么?又想要有怎样的进步?

建议大家将自己的阅读心得分享至下方【随笔区】
好书共读 末尾二维码.jpg

与3600万书友交流心得,碰撞思想,共同进步!

我们明天见,晚安!


130
追风筝的人
作者:(美)卡勒德·胡赛尼|译者:李继宏
热门随笔
show pop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