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力的武器(上)
2016-12-03 20:00:00
今日领读要点:顺从原理---机械反应与固定思维模式:当我们请别人帮忙时,如果能够讲出一个理由,那我们得到别人帮助的可能性就更大。
影响力的武器(上)
18:41

影响力1.gif


亲爱的好书共读栏目书友们,很高兴又与大家见面了!


无论你是普通人还是为某一产品或事业观点游说的人,《影响力》都是一本最基本的书,是你理解人们心理的基石。今天开始,好书共读栏目将带你解锁《影响力》的世界。

 

这本妙趣横生的书会告诉你:政治家运用影响力来赢得选举,商人运用影响力来兜售商品,推销员运用影响力诱惑你乖乖地把金钱捧上。即使你的朋友和家人,不知不觉之间,也会把影响力用到你的身上。但到底是为什么,当一个要求用不同的方式提出来时,你的反应就会从负面抵抗变成积极合作呢?

 

下面开始今天的共读:影响力的武器(上)

本次推荐阅读时间:30分钟左右,从第3页到第13页

 




一切都应该尽可能地简单,但不要太简单。---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有一天,我接到一位朋友打来的电话。这位朋友最近开了一间出售印度珠宝的商店。她那儿刚发生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她想,作为一名心理学家,我可能能够对这件事做出合理解释。这是故事是关于那些难以卖掉的绿松石珠宝的。那时正值旅游旺季,商店里顾客盈门。那些绿松石珠宝物超所值,但却怎么也卖不出去。为了把他们卖掉,她想了各种招。比如,把它们移到中间的展示区,以引起人们的注意,可是不奏效。她甚至告诉营业员要大力推销这些宝石,但仍没有任何收效。

 

最后,在出城采购的头一天晚上,她气急败坏地给营业员写了张字迹潦草的纸条:“这个盒子里的每件商品,售价均乘以1/2。”希望借此能将这批讨厌的珠宝卖掉,哪怕亏本也行。几天后,当她回到商店时,不出她所料,这批宝石果然全都被卖掉了。然而,当她得知由于营业员没有看清她潦草的字迹错将纸条上的“1/2”看成了“2”,而以2倍的价格将全部珠宝卖掉之后,她惊呆了。

 

她就是在这个时候给我打电话的。我一听就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但我却告诉她,如果她想要我解释这件事,她得先听我讲一个故事。其实,这个故事也不是关于我自己的,而是关于火鸡妈妈的。这个故事属于动物行为学这一相对较新的学科,动物行为学研究的是动物的自然环境下所发生的行为。

 

动物行为学家曾用一只雌火鸡和一个黄鼠狼标本做实验,生动说明了火鸡妈妈对这种声音的极度依赖。黄鼠狼是火鸡的天敌。每当它们靠近时,火鸡妈妈就会发出愤怒的叫声,对它们又啄又抓。研究人员确实发现,即使是用绳子拉着黄鼠狼标本接近火鸡妈妈,也会立刻遭到它们的猛烈攻击。然而,同样是这个黄鼠狼标本,当把一个能发出“叽叽”声的小录音机放入黄鼠狼标本体内时,火鸡妈妈不仅会接受正在靠近的黄鼠狼标本,而且会把它拢在自己身下。一旦把录音机关上,黄鼠狼标本马上又会遭到凶猛的攻击。

 


按一下就播放


雌火鸡的这种行为看起来非常荒唐。它看起来就像一台母爱天性自动收到这种声音控制的机器。雌火鸡表现出来的这种行为模式被称为“固定行为模式”,这种模式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组成这种模式的行为每次都以相同方式按同样的顺序发生,就好像是将这种模式录在磁带上,放在动物体内一样。

 

在这种模式中,启动磁带的并不是发起挑战的雄性动物的整个身体,而是它身上的某些特征,即触发特征。这个特征通常只是入侵者身上及其微小的一部分。

 

人们可以利用触发特征轻易地让低等动物做出一些不合情理的蠢事。在我们为此而自鸣得意之前,我们要认识到两件事情。第一,在决大多数情况下,动物的这种机械的固定行为模式都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我们要了解的第二件事是,我们的体内也存在类似的事先录制好的磁带。通常情况下,这些磁带都会起到对我们有益的作用,但有时候触发特征也会愚弄我们,使我们发生放错磁带的情况。

 

哈佛大学社会心理学家兰格的一个实验证明了人类也有着与动物相似的固定行为模式。有一条著名的行为准则说的是,当我们请别人帮忙时,如果能够讲出一个理由,那我们得到别人帮助的可能性就更大。原因很简单,人们就是喜欢为自己所做的事找一个理由。为了验证这一平淡无奇的事实,兰格跑到图书馆。


请排队等候复印的人帮她一个小忙:“对不起,我有5页纸要复印,能不能让我先复印呀?因为我有急事。”这种“请求+原因”的方式几乎受到了百分之百的效果,有94%的人让她排到了前面。但她不说明理由时,效果就差多了。“对不起,我有5页纸要复印,能不能让我先复印呢?”当她这样说时,只有60%的人答应了她的请求。


乍一看,这两种请求方式最显著的差异是第一个请求提供了额外信息“因为我有急事”。但兰格又试了第三种请求方式,结果证明事实并非如此。真正的原因不在于多说那一句话,而在于“因为”这个词。


兰格的第三种请求方式是“对不起,我有5页纸要复印,能不能让我先复印呢?因为我要复印几页纸。”这种请求方式并没有包括一个真正能让人顺从的理由,仅仅使用了“因为”一词。它没有增加新的信息,只是重复一个明显的事实。但这种请求方式几乎又达到了百分之百的效果,即使没有真正理由,也没有新的信息来支持她的请求,还是有93%的人同意让她排在前面。


正如小火鸡的“吱吱”声能引起火鸡妈妈的母性反应一样,“因为”这个词也激发了兰格的实验对象们下意识的顺从反应,即使“因为”后面并没有给出什么令他们顺从的原因。“咔哒,哗!”磁带自动播放了。

 

兰格其他的一些发现也表明,虽然在很多情况下,人类的行为并不是机械的、也并非像播放磁带那样发生,但出现这种情况的频率还是高得惊人。珠宝店里那些顾客的奇怪举动就是一个例子。这些顾客大多家境富裕,但对绿松石没有什么了解。在他们购买珠宝时,他们依靠的是“价格贵=东西好”这一基本原理。因此,这些一心想买到好珠宝的度假者,在绿松石珠宝的价格被提高之后,认为这些珠宝更有价值、更值得拥有。单单一个价格就已成为质量的触发特征。而价格的大幅提高,又导致那些注重质量的顾客购买量大幅增加。

 

大肆地批评那些观光客所做的愚蠢购买决定并不难,但仔细思考过后,我们就会对此持一种宽容的态度。这些人都是在“一分钱一分货”的教导中长大的,而且在生活中也多次体验到这一定律的正确性。过不了多久,他们就将这一定律转化成“价格贵=东西好”。这个公式在过去一直都很管用,商品的价格都会随价值的增加而提高,价格越贵,质量就越好。所以当他们想买质量好的绿松石珠宝,但对珠宝又没有什么了解时,便很自然地靠这个公式去判断珠宝的价值。

 

实际上,这种自动的、像播放磁带一样的行为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因为在很多情况下,这是最有效的行为方式。而在另外一些情况下,我们必须要这么做。自古至今,我们生活的这个环境无疑是地球上节奏最快也最错综复杂的环境。为了适应这种环境,我们需要有捷径。我们每天所遇到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甚至每一种情况,我们都不可能事事去亲自认识和分析。我们既没有时间和精力,也没有那个能力去这样做。因此,我们必须要经常使用我们的磁带、使用我们从经验中得来的方法,按照事物的特征将其归类。然后当某一种触发特征出现时,我们就会不加思索地做出相应反应。

 

有时候,我们采取的这种模式化的行为并不适合当时的情况,因为即使是最恰当的磁带以及最可靠的触发特征也不是每次都能奏效。但我们却甘愿接受这种状况,因为如果没有这些模式化的行为,我们就只能停滞不前,站在原地进行分类、评价和比较。现在种种迹象都表明,在未来我们会更加依赖这些模式化的行为。当我们的生活充满了刺激,并且变得越来越复杂多变时,我们也会更加依赖捷径去应付这一切。

 


渔利的奸商


英国著名哲学家阿尔弗雷德认为,这是现代生活不可避免的一个特质。他曾经说过:人类文明进步一个标志,就是人们可以更频繁地、不加思索地去采取行动。这种机械的行为模式在我们行为中比比皆是,而且在未来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们要认清这样一个事实:这种模式使我们在那些了解它的人面前,变得更容易屈从。

 

为了进一步了解我们屈从的本性,让我们再来看看动物行为学家所做的工作。他们研究表明,这些整天播放小火鸡叫声的科学家们,并不是唯一知道如何启动不同物种行为磁带的人。有一种被称为拟态体的生物也深谙此道。它们会模仿其他动物的触发特征,引诱它们做出错误的行为,然后借机达到自己的目的。

 

我们当中的有些人,也会通过模拟触发特征,诱使我们下意识地做出某种反应。与动物的本能反应不同,我们下意识的反应通常是从一些后天学到的心理学原理或公式中得来的。在一些人看来,这些原理都是现成的能够自动影响他人的武器。而他们能熟练地驾驭这些武器获得成功的秘密就在于他们知道怎样提出请求,知道怎样利用身边存在的影响力的武器来武装自己。

 

还记得我那位开珠宝店的朋友吗?虽然最初的偶然事件让她尝到了甜头,但她很快就学会经常有意识地利用“价格贵=东西好”这个公式了。在旅游旺季,碰到那些不好销的珠宝,她采用的第一种方法就是大幅提价。她说这一招真是成本低又有效的好方法。不知情的游客频频中招,她就获得了巨大利润。即使这种方法一开始并不奏效,她还可以打出“特价”大旗,然后仍按原价卖出去。她利用的仍然是顾客们对被抬高的价格所产生的“价格贵=东西好”的反应。

 

我的朋友决不是第一个利用后一种方法来给那些贪图便宜的人下套的人。作家罗斯顿就举过一个德鲁贝克家的兄弟席德和哈里的例子。在罗斯顿成长的20世纪30年代,这兄弟俩在罗斯顿家附近开了一家专做男士服装的裁缝店。每当负责销售的席德帮一个新顾客在商店的镜子前试衣服时,他会告诉顾客自己的听力有点问题。所以,当他与顾客交谈时,他会不断地要求顾客将得大声一点。一旦顾客找到一套自己喜欢的衣服并询问价钱是多少时,席德就会走进后面的房间,把做主裁缝的哥哥叫出来,说:“哈里,这套衣服卖多少钱?”哈里便会放下手里的活,抬起头,给出一个比真实价格高出很多的数:“是那套漂亮的全羊毛套装吗?42块钱。”席德假装没有听清,他会把手拢成杯状放在耳后,再问一次。而哈里会再次回答,“42块”。此时,席德走到顾客身边,对顾客说:“他说要22块。”这时候,许多人都会赶快把这套衣服买下来,在可怜的席德发现自己所犯“错误”之前,带着他偶然捡来的便宜货急忙离开。

 



今天的好书共读就先到这里了!


今天我们探讨了影响力的武器拥有两个要素。一是这些武器有能力激活一种近乎机械化的过程。二是掌握了如何激发出这些武器内在威力的人如何去利用这些武器。明天我们将为大家揭晓影响力的武器拥有的第三个要素。

 

小伙伴们在阅读完后,可以在留言区发表自己的随笔和摘抄,分享令生活更美好!

从12月1日起,添加小书微信,回复暗号:共读/写金句

好书共读客服二维码2.jpg

与3600万书友一同在“共读好书,手写金句”的道路上前行

阅读不孤独,期待在书友俱乐部遇见你!

 

每天晚上20点准时共读,每天进步一点。

好书共读,让阅读成为习惯!

我们明天见,晚安!



134
影响力(经典版)
作者:(美)罗伯特·西奥迪尼|译者:闾佳
热门随笔
show pop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