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词话 | 历代词评之四——评周邦彦、吴文英、纳兰容若等
2018-06-05 20:00:00
今日领读要点:清代的纳兰容若,他的眼从未受到过暮气沉沉之熏染,才有这颗自然之清新的赤子之心。
人间词话 | 历代词评之四——评周邦彦、吴文英、纳兰容若等
16:55

编辑  |  小书

播  |  沈小树

音频.gif

5.gif

「 这 是 好 书 共 读 陪 你 共 读 的 第 56本 书 」


新版好书共读已上线

晚安故事 | 精品领读 | 每日听书

每晚20点,伴你共读好书

别忘了在随笔区写下读书心得哦



亲爱的好书共读栏目书友们。很高兴遇见你。

上一节我们品评了欧阳修、秦观、苏轼、辛弃疾等词人的词风,在这之后我们再去阅读这些词人的词作,便有如高屋建瓴,更能够体会其中的境界了。

下面开始今天的共读:历代词评之四——评周邦彦、吴文英、纳兰容若等。

本次推荐阅读时间为20分钟左右,包括原书上篇第四十八至五十二则,覆盖原书的第157页到第169页。

上篇第四十八则  周旨荡史意贪


周介存谓:“梅溪词中,喜用‘偷’字,足以定其品格。”刘融斋谓:“周旨荡而史意贪”此二语令人解颐。


王国维认为词中亦有君子小人之说。

将“偷”“荡”“贪”筹词贬义以评两人之词,可见是认为史达祖和周邦彦的词不过是小人庸俗之词,格调不好,不管在音律、造句上再精妙,也不过是意旨卑下。或许是存着对南宋词人的偏见,但更是以境界作为评析词的标准的。

在王国维的眼中,史达祖和周邦彦是算不得上流词人的。周邦彦一生风流,词中未免对于男女之情过于艳浓。而史达祖本是风承姜夔,文学史上算是姜夔词一派之羽翼。姜夔讲求词之清空,史达祖却极其讲求炼句。但是,词至此,词人过分执着于句式雕琢,境界便不浑成了。


上篇第四十九则  水光云影远


介存谓:梦窗词之佳者,如:“水光云影,摇荡绿波,抚玩无极,追寻已远。”余览《梦窗甲乙丙丁稿》中,实无足当此者。有之,其“隔江人在雨声中,晚风菰叶生愁怨”二语乎?

周济说吴文英的词如:“水光云影,摇荡绿波,抚玩无极,追寻已远。”指的是吴文英的词水光云影共徘徊,若绿波之摇荡,抚玩不足以启远,追求难达于隽永。

王国维同意他的观点,但是只针对一句“隔江人在雨声中,晚风菰叶生愁怨”表达同意的态度。这句写景写情,情景交融,情感真挚自然,正符合王国维的不隔之说。

而吴文英之词,整体来看似乎走不出南宋词在遣词造句上的局限,太过于修饰以及想寻找新奇之感,依旧在境界上难有突破。

而在词中,王国维看重的是词的品行,外在的修饰再华丽,也不过是个绣花枕头。

遣词造句向来是词人的本事,如果在句子里没有埋下高雅的灵魂,那无疑是在用文字的华美来欺瞒读者。

吴文英写词之时信誓旦旦,立求自成一家,可是由于自身条件不足,论胸襟比不上辛弃疾,才情天赋比不上姜夔,他的词往往在艺术技巧上追求新奇。

他喜搭配文字,写池水用“腻涨红波”,写云彩是“倩霞艳棉”,写花容“腴红鲜丽”。

初读之,觉得有些新意之感,可是再读之,便觉得装得厉害,好像女人的妆化得太浓,脸上尽是脂粉,漂亮却是不真实的空,看起来虚无得厉害,这样的假只会叫人望而生畏,不敢对她生情。



上篇第五十则  心事已迟暮


梦窗之词,吾得取其词中一语以评之,曰:“映梦窗,零乱碧。”玉田之词,余得取其词中之一语以评之,曰:“玉老田荒。”

    

王国维很是喜欢在作者的作品之中选取一句作为对此词人的评价,颇具戏谑之意味。

在吴文英的《秋思》之中,那句所取评论“映梦窗,凌乱碧”中,“梦窗”恰是吴文英,“凌乱碧”暗指吴文英的词风。

在张炎的《祝英台近》中,那句所取评论“玉老田荒”中,“玉”“田”正是张炎,“老”和“荒”指的是张炎的词风。

表面上看,这种仅凭着一句词就全部归纳了词人之风的方法的确有些武断,但是从他们的词来看,却也是这么回事。

从词之自北宋发展繁荣至南宋凋敝,南宋之词人,表面功夫上的技巧过甚,于是便掩盖了写词之人的真性情。

南宋正是皇室衰败之时,文人前途一片迷茫,吴文英之词,极尽梦幻朦胧,似乎也是自身心理无所去处的一种表现,无所去处,正如心不知所属,路不知往何之困惑。这困惑,似乎是吴文英之词中思绪不清,无所表达之心源。所以说“凌乱碧”, 虽是碧玉,却是凌乱无章。

张炎生活在时代变革之中。元废南宋,亡国之奴张炎昔日乃是贵公子,而今却是无家可归。他的词先是追求奢华之风,宋灭之后渐渐变得凄楚怨暮,流露出不尽的亡国之思。即便如此,他的词之悲难超李后主之博大,他的词之豪不及辛弃疾半分,他的词之幽又难过李清照之余音,他的词之丽难胜柳永之清唱。张炎始终没能在一个夕阳落尽的故国尾声,再为宋词开创出一个新的状貌,终是随着滚滚之时光涌流而“玉老田荒”。



上篇第五十一则  夜深千帐灯


“明月照积雪”“大江流日夜”“中天悬明月”“长河落日圆”,此种境界,可谓千古壮观。求之于词,唯纳兰容若塞上之作,如《长相思》之“夜深千帐灯”,《如梦令》之“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差近之。

    

南宋摧枯拉朽般的倒塌,将词之命数也一并掩埋其中。那些惊心动魄的充满了才华的句子,掩埋之后就再难有人重现它的光芒,它的美丽渐渐地退隐到历史之中,在漫长时光中被世人记挂,想念这深刻的璀璨恰如烟花一瞬。

在黄沙尘土之中掩埋许久,直到清代词人纳兰容若的豪笔一挥,才将它从多年的沉寂之中唤醒,词在文学史中,再一次有了美丽如初的容颜。

“明月照积雪”“大江流日夜”“中天悬明月”“黄河落日圆”,这些境界都是千古之奇观,壮阔浑然,若不是有着真切之体会,下笔难有此感慨。

若在词中比较,只有纳兰容若的《长相思》之“夜深千帐灯”,《如梦令》之“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两句。

读纳兰容若之《长相思》,觉得景象沧远,四野茫茫之心,却又流露着一丝婉转。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山水之程已是路途遥遥,行迹千里。夜色深深,这千帐之灯在穹庐之下又是何等的壮观美丽。帐内之温暖,夜色之融融,在行路之人看来温情脉脉,但又有着怎样的酸楚。

读到纳兰容若之词,才觉得还原了词本来的清秀之貌,终于卸去了那些庸脂俗粉,看之爽心,阅之可口。

妆饰自然,修饰到位,那才是有品位的,也教人心情愉快。

再读此则里提到的纳兰容若的第二首词《如梦令》:“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万里帐篷都立在苍穹之下,浩浩一片,晚上饮酒放歌人已醉。如果真有在这草原躺过之经历,你会觉得星星离自己非常近,仿佛触手可及。微醺之人,躺在这草原之上,习习凉风拂过脸庞,仰望星空,本就是醉眼惺忪,这天空之星,在眼中摇晃,仿佛就要坠落下来。这句的感觉非常好,星影摇摇,如梦似幻,朦朦胧胧,何等的诗意之情才能点燃这真实的浪漫。这样的浪漫,岂是现实之中点一蜡烛,送一打玫瑰可比及半分。

开头句子笔力强健飘逸,下面也就渐渐转入婉转。“归梦隔狼河,又被河声搅碎。还睡,还睡。解道醒来无味。”酒酣兴尽入睡,本想可以如梦归乡,可是晚上河水之淙淙声叫人从梦中惊醒。醒来之后,一切暂时麻醉的东西都失去了效用,回到现实环境更加哀愁,强迫入睡,明日醒来之后又不知是何心情了。

后面的婉约之笔,可谓细腻动人。

感情抑郁蕴藉,词中悲壮却处处含有委婉之约,有苏轼之遗风,纳兰容若自然能入王国维之法眼。



上篇第五十二则  尽在自然中


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 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纳兰容若的词,王国维说:“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 

眼睛没有遭受到污染,不矫饰做作,这是自然纯真之眼,所见便是人间自然之物。

舌头没有遭受规范,不听命于他人,这是自然纯真之舌,所言便是人间自然之真情。

感自己之感,言自己之言,不受外界潮流时政的限制,才能以所见之真,所感之实,所言之诚,撼其人心,去他人虚假之气,召回他人真实之心。

真实的美,往往具有教化人性、净化人心之作用。

“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和“赤子之心”其实是如出一辙的。

有赤子之心,便会生自然之眼,长自然之舌。

“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此则此句,还强调了纳兰容若词之成功的第二个原因,他没有受到他人影响,他的自然完全是他自己的。北宋南宋,时光纷飞流转,文人在国势如西天之日渐趋渐弱,他们的性子也渐渐随着词的柔媚,真情实感深藏内心,难言于口,故作无病之呻吟,词中虚伪之文辞争比华美。

词之到南宋灭亡,随着这帝国消尽最后一口气的同时,也便哀哀绝矣。

为何至清代才出一个纳兰容若将词再次发扬?

王国维所幸的是,纳兰容若并没有受到南宋词之不良风气之熏染。

清代的纳兰容若,他的眼从未受到过暮气沉沉之熏染,才有这颗自然之清新的赤子之心。




觉得文章有益

不妨点赞鼓励

也可分享给身边的书友



- END -

今天你读书了吗?

今天阅读后你收获了什么?

又想要有怎样的进步?

建议将自己的阅读心得分享至下方【随笔区】



想要提高看书效率?

加入我们,成为好书共读进阶成员。

每周分享思考后写下的200字读书笔记

坚持必有进步,期待遇见更好的你。

好书共读-进阶.jpg


32
人间词话(古典诗词中的美与妙)
作者:王国维|编者:范雅
热门随笔
show pop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