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词话 | 词人的境界
2018-06-07 20:00:00
今日领读要点: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人间词话 | 词人的境界
18:42

未标题-1.jpg

编辑  |  小书

播  |  沈小树

音频.gif

7.gif

「 这 是 好 书 共 读 陪 你 共 读 的 第 56本 书 」


新版好书共读已上线

晚安故事 | 精品领读 | 每日听书

别忘了在随笔区写下读书心得哦


亲爱的好书共读栏目书友们。很高兴遇见你。


在上一节中,我们探讨了词中“气象”,词的“隔”与“不隔”之分别,从中领略到的词话境界的真实含义。


下面开始今天的共读:词人的境界。

本次推荐阅读时间为20分钟左右,包括原书上篇第二十六则、第六十至六十二则,覆盖原书的第85至89页、第184至191页。



上篇第二十六则  灯火阑珊处

"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

三句词话,乃是三种人生境界,这样的人生境界乃是一节比一节有所提高,一节比一节有所深入。

能够体味这三种境界的人,此节开头就说得非常清楚,乃是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

在繁杂的生活中,凡是能够体悟出这三种境界,能够过此三种境界,那么就能够宽容豁达地面对生活。当你不惧生活,便是生活属于你的时候到了。


 第一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昨夜西风凋碧树”往往是说生活中的烦躁,这些烦躁,将你的生活一扫而光,满树希望的碧叶,被一系列的不如意扫得一片不留。

生活对你来说,是充满了艰难苦楚的。但心比天高,因为这内心总是向往着“独上高楼”,其实这里预示着,自身对于平庸生活以及周围生活环境的不满,还表明希望独上高楼,尽早地脱离出平庸,或者从周围大多数生活平凡的人们中剥离出来。

“望尽天涯路”暗含着内心其实早就对于自己的人生树立了较高的目标,自己是可以登高一望,望尽天涯之路的,也就是内心已经拥有了一个极大的目标,可是这目标仅仅是存于内心,也就是天涯之路在眼中,而不是在脚下。

第一种境界乃是一种自视颇高却又局限于生活牢笼的心态,好似无尽烦恼皆来自欲望,这欲望却又被自己洗刷得有些纯净了,这样的纯净存于本身不纯净之生活中,却又更是苦恼。暂时的独上高楼是不能够解决的,或许还会更困惑。犹如任何一个生活于平庸生活之中,却又对生活充满了理想的小人物一样,这样的小人物或许会成功,更或许会平淡下去,渐渐泯灭消逝于众人之中。更或许,这样的人一辈子都不会入人生之境。


第二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句本是相思之语,而这里,王国维将其理解成为一个人的成长之艰辛,奋斗之艰辛。为着一个目标,逐渐从第一境界的脆弱迷茫中坚强、坚定起来,衣带渐宽,身形消瘦都不后悔。为一个目标,人儿憔悴,这是执着,执着之付出。

若是上升为一种精神,这第二个阶段便是生活中的所学阶段,精神上的所悟阶段。

坚持固然是好的,但是太过于执着,那么便是思想上的折磨,自然也就是人憔悴了。

执着乃迷,太迷乃固。


第三个境界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青玉案》中的此句,其实也代表着辛弃疾的执着和雄阔。这句乃是人生中的大境界。

“众里寻他千百度”是执迷,“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悟。

“众里寻他千百度”是入,“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出。

“众里寻他千百度”是寻找快乐,是寻找寄托,是实现目标。“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恰恰是无欲无求,无有才是有,无忧无喜才是人生的清澈澄明。

“众里寻他千百度”是悟的艰辛。“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得的快乐,是人生的大彻大悟,是通体的愉悦,是物质的解脱,是功名利禄的解脱,那么也就没有了执着的痛苦了,也就消解了欲望的烦恼。明白了这些,人生只剩下你去享受快乐了。

其实,转了一大圈,这人生的快乐本来就是存在的,只是你南辕北辙,寻找的方向错了罢了。

这样的寻找,心灵无依的困惑,王国维必定是体会过的,他曾在《欲觅》中写过:“欲觅吾心已自难,更从何处把心安。” 

这样的困惑,这在世之人,又有谁没有过呢?

所以平庸之人生,而真正能得其快乐之人又有何许呢?

分割线.gif


上篇第六十则  能入亦能出

"
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 故有高致。美成能入而不能出。白石以降,于此二事皆未梦见。
"

不管是何文体,能入亦能出,是作为一个写作者最基本的能力。

很多的作者都具备“能入”这个能力。“能入”指的是你有一颗体验丰富的心灵。你懂得,特别是你写的那一个方面,你对于这样的情况深有体会,烂熟于心。或者说你正经受、承受它带给你的全部,不管悲喜,你都置身其中,你的感觉比谁都更强烈,这个时候你才具有了表达的资格。

当然了,完全从感受的角度去说的话,“能入”实质上很多人都能够办到。可是真正有水平的创作者并不多,可见“能入”这个标准对于创作者只不过是一个准入的门槛。

要达到“能入”是简单的,犹如写作的技巧是可以经过训练而获得的。

但是要作品有格调,有境界,那就需要创作者“能出”了。

“能出”不是写作的技巧,什么样的写作技巧都不能达到这样的境界。犹如姜夔永远没有辛弃疾的胸襟气度。

“能出”指的是,你深谙人性,你懂得这里面的深浅,但是你更知道自己如何面对。你的心释放了很多的束缚,于是你生活中便少了很多的负担。你知道物欲横流、世风日下,但是你更懂得天下人的痛苦,当一个人沉迷于自己的欲望,欲望不达,自己依旧深陷其中不能自拔的时候,他其实也在为他的欲望受苦。面对诱惑,很多人迷失了幸福的感觉,但是你更懂得自己需要的简单的快乐。

以“能出”之心态,做“能入”之事情,岂止是文字上有境界。你做任何事情,都是顺利的,哪怕你面对的是失败,有这样的心态,你在失败中也能领悟到道理,能够很快走出来,对生命一定会有更深刻的体会。

拥有这样心态的人,一定有高贵的灵魂,挥墨行文,无一不是人性光辉的展现, 思想智慧的启迪。

于是,王国维才说:“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 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分割线.gif



上篇第六十一则  花鸟共忧乐

"
诗人必有轻视外物之意,故能以奴仆命风月。又必有重视外物之意,故能与花鸟共忧乐。
"

“诗人必有轻视外物之意”指的是诗人明白其中奥妙,懂得世事苍凉,阅尽风月,在这样的基础之上,诗人才轻视外物。

只有轻视外物,诗人才能建立自己的主体地位,不为外物所束缚,才能把外物当作自己抒发情感的工具,不为外物所束缚,才能不因为外物的特征而改变自己的性质状态。

轻视外物乃是超然于物之外。

“诗人又必有重视外物之意”,指的是诗人对于外物明白理解,用心体会,融入客观外物,只有感知到外物,熟悉外物,诗人才能够找到一种最贴切的方式去表达情感。

这个最贴切的方式就是以何种外物为寄托,诗人只有融入外物,与物共游共亲, 其诗人之情乃出。

经由这样的过程,诗人之表达才具备大众的可读性,客观之外物才是诗人内在的情感表现。

也是这样,一切外物才能够皆为诗人所用,诗人才能够与花鸟共忧乐。

客观外物是诗人之内在情感的导火线,诗人之特殊情感是客观景物的客观抒发。

由此,文学乃成。


分割线.gif

上篇第六十二则  空床难独守

"
“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无为守穷贱,坎坷长苦辛”,可为淫鄙之尤。然无视为淫词、鄙词者,以其真也。五代、北宋之大词人亦然。非无淫词,读之者但觉其亲切动人。非无鄙词,但觉其精力弥满。可知淫词与鄙词之病,非淫与鄙之病,而游词之病也。“岂不尔思,室是远而。”而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恶其游也。
"

王国维不喜欢游词,游词是虚浮之词,文字总是虚浮在情感之外,不真不诚。

比如:“岂不尔思,室是远而。”这句话,一人说:“不是我不想你啊,而是我住得太远了。所以没有来看你。” 

孔子评价说:“看来没有真想啊,真想的话,恨不得马上见面,哪里还会觉得路途远呢?” 

这便是游词的言不由衷,情虚意假。

明明就是假惺惺的,却还要装作真诚满怀,叫人厌恶和恶心。

“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出自《古诗十九首·其二》。讲的是一个曾经为娼的女子从良后,丈夫久出未归,生出难守孤床之感慨。

这首诗曾被称为淫词,认为是淫词之人,恰是不能够正确面对自身情感之人, 不能面对自身情感,也不能面对他人之美好情感。

丈夫久久不归,妻子孤枕难眠,对灯影共花烛之甜蜜生活难圆之遗憾,正是人之常情,人性情之表现,真情之凿凿,才言之凿凿。

“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无为守穷贱,坎坷长苦辛。”出自《古诗十九首·其四》。这首诗写的是一个穷困潦倒之人,对于生活艰辛的抱怨。表面上看写的是这个人所想是钱,所图是利,是一个功利小人所感之言。

可是感言之真,“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贫困生活之艰辛体验起来是着实辛苦的,杜甫也写过:“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而他的“无为守贫贱,坎坷长苦辛”更是切身体会的辛酸之言了。正是因为这些艰辛, 才发出了不如追求功名利禄的牢骚,这也是符合人之常情的。

人的肉体总是不如意志坚强,有此牢骚,正常之极。如果捏紧裤腰带,只是一味地装高尚, 就不真实了,就缺乏人血肉之躯的真实感受。

苏轼被贬黄州之时在《赤壁赋》中还牢骚满怀,兀自开解呢,不生心灵之障碍, 何得挣脱之彻底超然?

因为,此则讲的还是:情之所至,乃真动人。



觉得文章有益

不妨点赞鼓励

也可分享给身边的书友


点击此处,免费读书.jpg


- END -

今天你读书了吗?

今天阅读后你收获了什么?

又想要有怎样的进步?

建议将自己的阅读心得分享至下方【随笔区】



想要提高看书效率?

加入我们,成为好书共读进阶成员。

每周分享思考后写下的200字读书笔记

坚持必有进步,期待遇见更好的你。

好书共读-进阶.jpg


34
人间词话(古典诗词中的美与妙)
作者:王国维|编者:范雅
热门随笔
show popup